您知道小规模、小微、小型微利这“三小”企业有什么不一样吗?分别可以享受哪些税收优惠政策吗?具体执行的标准又是什么呢?辰信会计对这“三小”做一梳理,给您说清楚“三小”企业那些事儿。
小规模
1. 全称: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;
2. 划分标准:按照增值税纳税人的标准划分;
3. 相对应名称:增值税一般纳税人;
4. 定义:年销售额在规定标准一下,且会计核算不健全,不能按规定报送有关税务资料的增值税纳税人;
5.标准: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500万元及以下;
6.税收优惠1: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
①对月销售额小于等于1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,免征增值税;
②如果是按季度纳税的,季度销售额小于等于30万元的,免征增值税。
7.政策依据1:《财税〔2019〕13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》第一条;
8.税收优惠2: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,对小规模纳税人减半征收资源税、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房产税、城镇土地使用税、印花税、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;
9.政策依据2:《财税〔2019〕13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》第三条、第四条。
小微
1. 全称:小型企业、微型企业;
2. 小微企业包括:企业、行政单位、事业单位、军事单位、社会团体、其他单位;
3. 划分标准:按照行业标准划分;
4. 相对应名称:大中企业;
5.标准:符合《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》(工信部联企业[2011]300号)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;
6.税收优惠:
①金融机构向农户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小额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;
②向农户、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及再担保服务收入免征增值税。
小型微利
1. 划分标准:按照企业所得税纳税人的标准划分;
2.标准: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,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、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、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;
3.税收优惠:其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,减按25%计入应纳税所得额,再按20%的税率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,实际税负是5%。对年应纳税所得额大于100万元但小于300万元的部分,减按50%计入应纳税所得额,再按20%的税率计算应交企业所得税,这里实际税负是10%;
4.政策依据:《财税〔2019〕13号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》第二条;
5.不包含:不包含个人独资企业、个体工商户及合伙企业,也不适用非居民企业;
6.从业人员计算方法:从业人数和资产总额指标,应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。具体计算公式如下:
①季度平均值= (季初值+季末值) ÷2
②全年季度平均值=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÷4
③年度中间开业或者终止经营活动的,以其实际经营期作为一个纳税年度确定上述相关指标。
※其中:从业人数包括与企业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+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通用工人数;
7.注意点:“小型微利企业”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,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,其特点不只体现在“小型”上,还要求“微利”,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。
"三小"的联系
1.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:一家企业,假如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,同时又可能是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。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也有可能是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;
2.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:一家企业,如果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,同时又可能是小微企业和小型微利企业。
三个不等于
1.小型微利企业≠小规模纳税人:
小型微利企业属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方面的一个概念,但是小规模纳税人属于增值税优惠方面的一个概念,适用的优惠税种不一样。
2. 小型微利企业≠小规模纳税人:
小型微利企业既可能是一般纳税人、也可能是小规模纳税人,也就是小型微利企业涵盖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。
3. 税法上的个人≠自然人:
增值税条例中的纳税人分为单位和个人。个人又细分为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。这个“其他个人”就是咱日常生活中所指的“自然人”,而不是企业、单位、个体户等团体组织。
|